多年前,大家认为供应链公司就是个四不像,不像银行,但是干了融资的事,不像贸易公司,但是干了贸易的事,不像物流公司,但是干了物流的事,好像啥都不是,又啥都能干,当然当时这样的公司仅仅能够在深圳发展起来,这就是著名的深圳供应链。截至今年8月份,仅仅深圳前海就有现代物流企业超过家,供应链公司家,内地的情况也差不多,大量开办供应链公司,可见各路供应链公司玩家的热情并不减。
根究我们掌握的情况以及行业公众公司的披露来看,目前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利润增长方面比较缓慢,甚至增速方面创出了近年来的新低,像上市公司年前三季度,怡亚通净利润同比增长是5.46%,飞马国际净利润同比增长是1.5%,普路通净利润同比减少4.32%,这些都是供应链公司中的佼佼者,何况其他的绝大部分同行呢?我们了解到还有几家优质供应链企业,营业收入大幅增加,但是利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一个问题,投入产出比遇到问题。增量不增利是当前供应链公司碰到的普遍问题。其中这里有二种情况,一种是:遇到企业瓶颈,同时遇到行业瓶颈,二个瓶颈叠加同时卡主了公司,这种情况来看,其实非常的危险;另外一种是:公司处于转型爬坡期,这种虽然存在风险,但是总体是向好的,穿越一片昏暗期将前途一片光明。
当前确实很难:供应链公司服务的同质化、同行恶性的价格战是当前遇到的最主要问题;融资风险与政策风险压得供应链公司老板们踹不过起来;成本上升直接吃掉了大部分利润,成本上升体现在:融资成本的上升与操作环节的成本上升,操作成本的上升主要体现在:人力成本的上升与外部服务成本的上升;服务的手段比较传统,获客方式比较老套,无法用数字化的平台化供应链模式打开新的服务手段与服务模式;太多的供应链公司了,必然业务分流。
怎么解呢?有空一起聊赖。
为啥还有那么多的新军杀入供应链公司行列呢?我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第一种是:原来产业企业,发展也遇到了瓶颈,想通过供应链来拉动自身的转型升级,找到新的增长点;
第二种是:自己认为有钱,但是找不到合适的资产,即便有资产,也不放心,所有坚决杀入供应链领域,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做一个供应链结构性的模式;
第三种是:纯粹的搞供应链金融,通过自己的金融资产渠道,做通道与中间业务,通过大流量赚钱利润;
第四种是:看别人玩得热闹,自己也没有想明白,杀进去再说,边相边干,边干边想。
有空再扯......
本号作者——深圳众谱网络科技公司CEO李海平
《深圳供应链》专注于物流、供应链服务、供应链金融、B2B、资产平台等领域跨界分享与传播。本号作者—李海平曾经就职于华为、金蝶、怡亚通、平安银行等领域的多家业界知名企业,特别擅长:企业供应链平台架构,服务产品设计,商业模式提炼,ERP、B2B、Saas平台建设。喜欢分享心得与感想,在业界首提产业互联网平台“B2B+SCS+SCF”模式,得到广泛应用与认可,并建立了良好的口碑。目前是鲜易控股、雄通股份、大微国际、懿点网、辉睿供应链、新疆保荣,中兴供应链等多家知名企业的董事长特别顾问,欢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