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通草,今之木通修正版

白癜风患者能否运动 http://m.39.net/pf/a_4920680.html

前作《古之通草,今之木通?》发表后,有热心的师兄及时进行了指正并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特此进行更正,以免误导读者。由此给读者造成的困扰,笔者深表歉意。

本文共字,阅读需要5分钟。

I①按植物形态比对,符合通草为木通科植物木通的文字记载有:

《神农本草经》,东汉,不详:一名附支。生山谷。

《吴氏本草》,曹魏,吴普:一名丁翁,一名附支。生石城山谷,叶菁蔓延。止汗,自正月采。

《本草经集注》/《名医别录》,梁,陶弘景: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

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

《新修本草》,唐,苏敬:一名附支,一名丁翁。生石城山谷及山阳。正月采枝,阴干。今出近道。绕树藤生,汁白。茎有细孔,两头皆通。含一头吹之,则气出彼头者良。或云即藤茎。

〔谨案〕此物大者径三寸,每节有二、三枝,枝头有五叶。其子长三、四寸,核黑穣白,食之甘美。南人谓为燕覆,或名乌覆。今言藤,覆声相近尔。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

根据诸本草书籍对通草植物的描述,著名中药学家谢宗万老在他的著作《通草与木通的本草考证》中明确地指认:“《新修本草》以前的通草和《本草纲目》的通草是木通科木通”

从百度到的木通植物图来看,是符合上述诸书所描述的形状的。

木通科三叶木通植物图

三叶木通对应药材(认为是正品,目前几乎所有药店买不到)

I②按植物形态比对,符合通草为五加科通脱木的文字记载有:

《范子计然》,范蠡,春秋∶草,出三辅。

《尔雅》,春秋,不详:离南,活脱也。

《山海经.中山经》,战国,不详:升山,其草多寇脱。

《山海经注》,晋,郭璞:寇脱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而茎中有瓤正白,零陵人植而日灌之,以为树也。

《本草拾遗》,唐,陈藏器:通脱木,生山侧,叶似蓖麻,心中有瓢,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五加科通脱木植物图

通脱木对应药材(认为是赝品)

两种说法都有文字记载,那么那一种才是张仲景所用通草呢?

我们注意到,甲方文献作为当时代最主流的药学专著,无疑所书通草即指仲景所用通草。

而乙方文献虽记载了“通草”之名,及其形状描述,但并没有说这个“通草”就是《神农本草经》及《伤寒论》所用之通草。

并且乙方文献中,《山海经》、《诗经》、《范子然计》、《山海经注》都不是医药学专著。他们只是记载了一种名叫“通草”的植物而已。

唯一的医药学专著《本草拾遗》本身又是陈氏对《新修本草》的补遗。记录被遗漏、未收载的非主流药品。

如此看来,很有可能是陈氏在做补遗工作时,见有一种民间也叫“通草”的药品在某些范围被使用,具备疗效价值,于是陈藏器对此进行了记载。两者本就不是同一个东西。

令陈藏器万万没想到的,自已本来只是客观记载,以为不用说大家都会明白,这种也叫“通草”的民间药材与主流药材--张仲景所用通不是一回事,因此并没有特别加以说明,此通草非彼通草。

误解随着年代的久远逐渐产生,至宋代已混乱不堪,至明代已经悉数将通脱木作为正品使用了。

李时珍不愧是大植物学家,处在当时的环境下竟能够正本归源,拨乱反正。

写到这里,我自已心中已经认定木通科三叶木通才是张仲景所用的通草。

I③以后处方遇到用通草该怎么写?

我们已根据植物图,以及诸本草上文字记载辨认出仲景所用本草为三叶木通,但临床处方时却犯了愁,因为目前药房的大通草、小通草、川木通都不是正品,面临着想用却无药可用的尴尬。

唯一的办法是上淘宝求购。淘宝上有卖三叶木通果实--八月扎的店铺,可以联系老板帮忙取其藤茎,阴干,自已切片。

I④总结:

以下结论只代表笔者自已心中的答案,并无确凿证据:

1、木通科三叶木通的藤茎是张仲景所用的通草。

2、目前药房能抓到的大通草、小通草、川木通都非正品。

考证之事,本非笔者专业,诸多遗漏错谬之处,还望读者海涵。

喜欢我的,请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ngchenglong.com/glwkb/1539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