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知道,下一个疫情爆发点在哪里。
前段时间,福建还算安全区,到今天,新增确诊人数已逼近。
理解了这种不可预测以后,你对我们所处的VUCA时代会有更深的认识,它具有四种特征——
易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模糊性Ambiguity。
想要在VUCA时代活得够好,你的认知刷新速度必须够快,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上周,中物联SCMP授权讲师高上做客轻学堂直播间,从供应链人的视角,谈如何面对这个多变时代。哪怕是非供应链人的你,也会从中有所收获。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今天还有复盘。干货浓度较高,建议收藏再看。
存量时代的增长点在哪?
你一定听过这句话:我们已经从增量时代走进了存量时代。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汽车市场为例,过去的20年间,汽车销售量年年蹿升——
年,全国一年能卖万辆汽车;
年,这个数字是万辆。
然而如今,快速增长陷入瓶颈,产品质量和营销手段的竞争日益白热化。就像历经艰难的攀登,突然步入一望无际的高原。
每家企业都在问:“新的增长点在哪?”
高上认为,能拉动企业营收的,无非是产品、营销和供应链。
在前两者日益同质化的情况下,优质的供给就成为了新的突围方向。
做好供应链,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什么是优质的供给?这就要从“什么是供应链”说起。
很多人会从字面理解供应链:做快递的、做物流的,其实不止如此。
举个例子,疫情刚刚爆发的时候,疫区需要多少物资、在什么时候送到哪里,其中涉及大量——
信息传输、物流调配、资金调整,这三者的集成管理,就是供应链。
疫情之后,成本压力凸显,供应链面临双重挑战。
一方面,原材料随时可能断供、产地随时可能停工;另一方面,需求电商化、分散化,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
风险的另一面也就是机遇。谁能做好供应链,就意味着谁能在竞争中占领先机。
供应链做得好的企业长什么样?
比如京东,它一直在搭建自己的物流体系,终于做到了今天下单、明天到货,资金周转越来越快。
比如拼多多,它通过“砍一刀”的游戏化运营,把碎片化的需求聚拢到一起,以此抵消了需求的不确定性。
牛鞭效应带来的信息孤岛
供应链和非供应链人有什么关系?举一个你熟悉的例子——
“客户对销售说:6周之后出货就可以了。
销售说好,转头对工厂说:4周之后请你出货。
工厂回头就和采购讲:2周之后给我安排出货。
采购说行,虽然有点紧,我试试看。
最后采购告诉供应商:1周之后必须给我出货。
”在供应链管理中,这种现象叫做牛鞭效应——各个部门的内部信息不能共享,人人处在信息孤岛中,造成了传话过程层层加码,信息极大失真。
一条供应链的平衡,不仅是供应链人员单方的工作,更需要所有部门的通力合作。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辆车,供应链是负责落地执行的司机,那么副驾驶一定是和它配合最紧密的销售部门。
协作的前提是信任,信任的前提则是信息透明。怎么做到信息透明?
不仅要靠机制,还得靠平台和工具。
疫情使得线上作业、线上生活变成常态,数字化的变革因此加速。我们正在拥有源源不断的新技术,数据平台、人工智能,都可以作为很好的工具。
每一次商业革命,都是从信息流,也就是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开始的。
数字化变革下的生存之道
进入VUCA时代,面对未来3到5年的存量市场,我们先前积累下的逻辑和经验很可能失灵。
这时,个人最大的红利,甚至一家企业最大的红利,就是认知力。
心理学中有一个说法,叫“认知偏差效应”:在大数据时代,你每天看到的视频、推送、新闻,大部分都是你想看到的东西。
长此以往,你的信息来源很容易变得单一,你进入了愚昧的山峰,既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也不愿意接触不熟悉的东西。
要抵御算法的侵蚀,唯有不断主动学习,尽可能拓展认知的边界,尽可能不在信息的舒适区逗留。
未来的人才,一定是复合型的。
你不是财务,但一定要懂点财务管理;不是HR,但一定要懂点人力资源;不做供应链,一定要懂点供应链常识。
彼得·德鲁克曾说:
“在动荡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你仍然在用过去的逻辑解决未来的问题。
”所以,如果你希望进一步拓宽认知,提高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深入理解如何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
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