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港口物流园“合二为一”,组建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以下简称“综保区及港口物流园”)。
融合发展近一年,综保区及港口物流园运行情况如何?今年一季度,综保区及港口物流园交出了以下“成绩单”。
签约落户4个重大项目、总签约额达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6%;一线进出口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限上批发额完成54.08亿元,同比增长.81%;……
5月6日,园区负责人介绍,一年来,综保区及港口物流园攥指为拳、联动发展,加快推进“区港联动”、“港产城一体化”,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和港口物流枢纽,“服务新格局、跑出加速度,‘1+12’成效初显”。
全国最小的综保区力争“亩产”最高
武汉经开综合保税区,年获批设立,规划面积1.14平方公里,全国最小之一。
综合保税区以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科创孵化和物流分拨四大产业为主,“块头”不大,但要做“亩产”高。
年,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达84.6亿元,跨境电商单量突破万单,在全省综保区综合绩效考核排名第二。
随着汽车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包括汽车电子、车规级芯片在内的半导体需求越来越大。
助力武汉经开区“下一代”汽车产业“强筋健骨”,综合保税区发挥“保税、免税、退税”优势,搭建服务区内生产制造企业外贸发展新模式。今年一季度,汽车电子、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4个重大项目落户综合保税区,总签约额达亿元。
▲汉南港码头货运物流繁忙。
其中,半导体碳化硅项目投资20亿元,主要从事半导体碳化硅材料研发及生产制造,正在进行厂房装修,预计7月投产。
在汽车电子领域,综合保税区引进了京赢电子项目。这一项目由深圳思赢科技投资10亿元建设,主要从事液晶显示器件的组装生产及外贸出口,计划6月投产,年产值15亿元。
思赢科技董事长冯建军表示,将充分利用武汉中部陆海大通道的交通优势和显示产业链配套优势,做优做强液晶显示器件出口加工业务,适时拓展车载液晶显示业务,服务并融入武汉经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星纪魅族智能终端产品进出口项目,致力推动消费电子与汽车产业跨界深度融合,主要从事高端智能手机、XR技术产品、可穿戴式智能终端产品研发和生态建设,一季度已完成进出口1亿元,全年预计10亿元。
据悉,围绕汽车电子、芯片制造等泛半导体产业,综合保税区还储备了鼎龙汇达新材料以及汽车电子后视镜、传感器控制器等一批重点项目。
一类口岸全省最多“车谷造”直达海外不会遥远
从湘口到沌口,在武汉经开区域内,长江左岸绵延72公里,其中包括宜港深水岸线28公里,占武汉市宜港岸线的32.9%,发展临港经济得天独厚。
综合保税区与港口物流园融合发展,港口物流园片区规划建设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示范区、区港联动创新开放示范区,邓南、通津、纱帽、水洪口四个组团植入口岸、综合保税区开放功能,提升港口枢纽能级,实现区港联动、港产城一体融合发展。
▲经开港码头。
其中,水洪组团建设华中地区最大粮油及能源集散中心,邓南组团打造长江内河最大商品汽车滚装枢纽,通津组团打造武汉西南大宗商品交易集散中心,纱帽组团打造武汉西南集装箱枢纽港。
目前,纱帽、邓南、水洪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并已通过省口岸办的验收,国家口岸办即将进行正式验收。
▲邓南通津港口作业区。
“通过国家口岸办的验收后,港口物流园区将建成对外开放的水上物流大通道。”园区负责人介绍,三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已建成的9个泊位,可直接停靠外籍船舶,目前正在谋划开通经开港——上海货运直航航线,中国车谷生产的整车、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可以直接通江达海、出口海外。
武汉经开区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和港口物流枢纽,厦门国贸、厦门象屿两家世界强企业前来“助攻”。
去年9月,厦门国贸、厦门象屿联合有关省属企业及央企子公司,分别组建湖北国控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楚象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紧紧围绕汽车产业、光电子产业、大宗商品以及农产品、煤炭等领域,发展内外贸易、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打造供应链管理平台、供应链数智化平台以及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助力湖北打造新时代的“九省通衢”。
湖北国控、湖北楚象两大供应链龙头企业总部落户综保区及港口物流园,自入驻以来发展迅猛,去年四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当年组建、当年赢利。
今年一季度,湖北国控营业收入达23.22亿元、湖北楚象营业收入达23.25亿元。受此拉动,今年一季度,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一线进出口完成21.5亿元,同比增长%。
5月8日,湖北楚象总部从武昌的临时办公地“搬”到沌口。湖北楚象相关负责人张晓介绍说,依托厦门象屿的资源、物流优势,湖北楚象自组建以来,已与黄石、荆门、荆州等地达成战略合作,铁矿石、煤炭、农产品、新能源大宗商品和外贸等各个业务版块正在发力,有信心完成全年亿元营收目标。
出品:武汉经开区工委宣传部
武汉经开区融媒体中心
采写:记者李金友通讯员陈萱
编辑:吕作璐蒋秋雨
制作:王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