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采购团队艰难应对COVID-19全球大流行之际,大部分团队一直在尽力跟进全球应对措施的最新进展,一直在努力争取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保障,保护供应链。然而,重要信息对于他们的全球团队而言通常无从获得或者不易获得。结果,他们对这场混乱的响应很是被动,缺乏协调,而危机的影响正全力打击着他们的许多企业。
相形之下,少数在大流行前投资供应网络编制的企业显得更胸有成竹。他们对供应链的结构了解得更清楚。在可能出现混乱的几分钟内,他们就已掌握大量信息,而不是在最后一分钟乱作一团。他们精确知道哪些供应商、站点、部件和产品存在风险,这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排在首位,到另外的站点获得有限的存货和产能。
尽管灾难在过去10年引起了许多供应链动荡——包括冰岛的火山爆发、日本的地震和海啸、泰国的洪水以及飓风玛丽亚(Maria)和哈维(Harvey)——多数企业还是发现自己对COVID-19的大流行毫无准备。一月底和二月初,COVID-19刚在中国暴发后,Resilinc开展了一项调查,名受访者中有70%的人表示他们仍处于数据收集和评估状态,试图用人工方式确定自己的哪些供应商在中国特定的封城地区有站点。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的解决方案也很多。
供应网络编制所需资源十分昂贵
许多企业和领导者在嘴上说过有必要进行供应网络规划,将其作为降低风险的策略,可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们认为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一家日本半导体制造商的高管向我们表示,年的地震和海啸之后,一个人的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该公司的供应网络深入编制到次级层次。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多数企业与韩国一家主要消费品公司没有区别,该公司最近向我们表示,他们知道自己应该编制供应网络,可是因为涉及的困难而未这样做。
结果,许多企业继续依靠顶级供应商和精选出来的少数低级别供应商提供的人工情报。可是,通过人际关系收集的信息通常是小道消息,是臆测,而当采购人员离职、变换岗位或退休的时候,他们知道的信息也随之而去。新员工可能要花上数年时间才能了解直接供应商,更别提供应商的供应商以及他们的全球足迹了。
的确,供应网络编制可能是资源密集型且艰巨的工作。然而,此事别无他法。企业会发现,这张编制图的价值高于制定它所付出的成本和时间。
最常见的方法是利用物料清单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