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物流网络快速应对疫情的策略与体系设计
论文作者:袁泉、涂义欢、李国旗
发表期刊:《城市交通》
获取网址:点击阅读全文获取文章
01
主要结论
(1)通过对中国物流业的角色以及物流网络应对策略、网络系统性重构的研究可以看出,多部门的组织保障、多层级劳动者的人力资源保障、作为重要基础的物流运作网络和系统、以及大数据新技术的加持等多方面的协作,有效阻隔了疫情传播。
(2)在物流业全面复工复产工作中,将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以及重点行业作为恢复的重点,无疑实现了放大和传导效应,既保障了社会经济活动有序运作,也降低了恢复成本。
(3)应急物流网络体系重构应着眼于未来,增强面向不同类型应急事件的柔性和弹性,特别是注重提高供应链、产业链协同能力和竞争力,实现常态化应对。
02
主要研究内容
物流业在疫情抗击中的作用与短板由于疫情爆发正值年春运期间,大多数物流企业员工处于休假状态,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大型仓库多处于低频率运行状态,这对疫情应对造成巨大挑战。在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统一部署下,交通运输部联合有关部门成立了物资保障组物流保障办公室,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物资优先级、需求特征和高效运输方式的差异,采取差异化的应对策略,克服了关键瓶颈因素(见图1)。
图1新冠肺炎疫情下不同区域层次的物流特征和瓶颈因素
物流业在疫情抗击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快速提高武汉及湖北地区重点物资储运的专业化能力;(2)稳定恢复中国主要地区的常态化快递和储、运、配一体化能力;(3)逐步畅通支撑国际产业链与供应链运营的通道运行能力。然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的应急物流体系也呈现出一些短板,集中表现在三个关键环节、两个保障系统和一个重点领域(见图2),其中三个关键环节指物资的储备、运输与分配环节。两个保障系统指实体设施载体与信息平台。一个重点领域指冷链和医药物资领域。
图2中国应急物流体系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暴露的问题
物流网络快速响应策略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物流网络的高效运作依赖于运输政策制定者、物流公司以及供应链中其他众多参与者的密切合作。通过采取高效组网策略和智能化策略,及时满足不同类型应急物流需求(见图3)。
图3物流网络快速响应策略
(1)高效组网策略
为了与武汉等当时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保持联系,各级运输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有效协调,围绕核心节点,打通主要通道,依托关键企业,保障重点物资,实现了高效组网。主要举措包括四个维度,分别针对核心节点、主要通道、重点保障企业和疫情防控应急物资等不同对象采取个性化策略。在高效网络的支撑下,制造、交通服务、物流平台、快递配送、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和仓储设施等多类企业协同运行,从前端采购、干线运输、末端配送、质量控制等方面全力提高物资需求满足率,增强物流网络协调与优化控制能力,提高需求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因此,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物流供应链重构与物流网络重组是一个涉及多部门、多渠道、多模式和多行业的复合式过程,在公共部门的支持和协调下,通过市场需求的引导和推动,形成一条具有结构韧性和模式弹性的特殊供应链,建成一张集约调度与快速响应的应急物流网络。
(2)智能化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促成了许多产业和行业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防止新冠肺炎的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撑。物流行业从创新的运输方式、先进的仓储设备、新颖的商业模式以及智慧化物流数据流中受益匪浅。
智能化策略能够通过三个方面系统性提升应急物流网络的安全性和效率。1)供应链上下游的智能协同,可以降低因衔接过程协调不足导致的效率损失;2)物流配送过程中的无人化,可以减少包括快递终端在内的关键节点的安全隐患;3)大数据信息的普及应用,可以弥补物流网络中信息不对称的传统缺陷。智能化既是应急物流网络操作系统的基础要求,也是核心构件边际效率改善的必要选择。
物流网络快速恢复策略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联结着社会各个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是商流顺畅进行的推动器。为了保障社会经济有序运行,物流业率先从疫情中复工复产。通过采取物流重点区域、重要节点以及重点行业相结合的恢复策略,以物流网络核心组织主体和重要物质载体为核心,带动物流网络全面恢复。在骨干物流节点和重点企业的有效支撑下,不同时期物流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重点行业的恢复状态如图4所示。物流网络的快速恢复主要依赖于发挥骨干物流节点的核心和主导作用,以及发挥重点企业的组织和衔接作用。
图4复工复产不同阶段物流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重点行业的恢复状态
应急物流网络系统性重构通过总结物流网络快速响应和恢复策略的应用效果,本文从应急物流的供需网络系统性重构视角出发,围绕参与主体、组织主体、运行载体和信息保障等核心问题,提出应急物流体系设计框架(见图5),以完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突发事件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和响应效率。
图5应急物流体系设计框架
在供给网络建设方面,重点完善生产企业信息数据库和健全政府—企业—家庭三级物资储备制度,形成物资储备与消耗的良性循环系统。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生产企业信息的动态更新,合理确定参与储备企业的政策性补贴;及时向社会公布家庭储备物资清单,调动社会大众参与储备的积极性。在需求网络建设方面,重点加快建立基于需求的实时动态分配方法,提高物资采购与调配效率;完善封闭式集中配送、非接触式配送模式,健全机器人、无人机运营条例与规范;完善智能快件箱、快递末端服务场所等非接触式服务设施,促进物流配送的智能化发展。
03
结语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仍未放缓、部分成功控制疫情的国家面临二次疫情冲击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均面临抗击疫情和恢复经济的双重挑战,物流业在这两方面均能发挥重要支撑作用。文章在讨论疫情中不同地区物资需求类型和特性、运输方式和瓶颈因素的基础上,总结物流业在重点地区物资保障、国内城市配送与快递服务,以及国际供应链与产业链协同中的重要作用。从高效组网、智能化两方面揭示政策和技术支撑下的物流网络快速响应策略。从物流业全面复工复产视角,解析以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和重点企业为核心的分阶段快速恢复策略。
04
参考文献
向上滑动阅览
[1]冯耕中,孙炀炀.供应链视角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0(4):42-49.
FengGengzhong,SunYangyang.TheInfluenceofCOVID-19ontheEconomyandSocietyfromthePerspectiveofSupplyChain[J].JournalofXianJiao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s),,40(4):42-49.
[2]ToreroM.WithoutFood,ThereCanBeNoExitfromthePandemic[J].Nature,,():-.
[3]HamiltonPC.COVID-19andFoodSecurityinVulnerableCountries[EB/OL].[-06-28].